古诗词

蜉蝣

先秦 · 诗经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0)
纠错/补充

蜉蝣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注释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⑵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⑶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⑷采采:光洁鲜艳状。⑸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⑹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⑺说:(音睡):住,居住。

鉴赏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蜉蝣拼音版

fú yóu zhī yǔ ,yī shang chǔ chǔ 。xīn zhī yōu yǐ ,yú wǒ guī chù 。

fú yóu zhī yì ,cǎi cǎi yī fú 。xīn zhī yōu yǐ ,yú wǒ guī xī 。

fú yóu jué yuè ,má yī rú xuě 。xīn zhī yōu yǐ ,yú wǒ guī shu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蜉蝣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彩推荐

  • 飞来双白鹤

    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俱栖集紫盖,一举背青田。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鸣群倒景外,刷羽阆风前。
    映海疑浮雪,拂涧泻飞泉。燕雀宁知去,蜉蝣不识还。
    何言别俦侣,从此间山川。顾步已相失,裴回各自怜。
    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无因振六翮,轻举复随仙。

    2023-09-04
  • 仙鹤篇

    白鹤乘空何处飞,青田紫盖本相依。缑山七月虽长去,
    辽水千年会忆归。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
    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迢迢碧落断氛埃,
    霞堂云阁几重开。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西山白玉台。
    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月下分行似度云,
    风前飏影疑回雪。风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几般。
    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琴中作曲从来易,
    鼓里传声有甚难。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
    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霜毛忽控三神下,
    玉羽俄看二客旋。燕雀终迷横海志,蜉蝣岂识在阴年。
    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

    2023-09-09
  • 巩城东庄道中作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2023-09-15
  • 题辛道士房

    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
    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门带江山静,房随瑶草幽。
    逍遥三花发,罔象五云浮。自有太清纪,曾垂华发忧。
    大年方橐籥,小智即蜉蝣。七日赤龙至,莫令余独留。

    2023-09-15
  •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跼促。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2023-10-08
  • 赛神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
    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
    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
    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
    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焚除计未决,伺者迭乘轩。
    庙深荆棘厚,但见狐兔蹲。巫言小神变,可验牛马蕃。
    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逾年计不定,县听良亦烦。
    涉夏祭时至,因令修四垣。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因言遣妖术,灭绝由本根。
    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蜉蝣生湿处,鸱鸮集黄昏。
    主人邪心起,气焰日夜繁。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腥臊袭左右,然后托丘樊。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幽妖尽依倚,万怪之所屯。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命樵执斤斧,怪木宁遽髡。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
    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灵药逡巡尽,黑波朝夕喷。
    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主人恶淫祀,先去邪与惛。惛邪中人意,蛊祸蚀精魂。
    德胜妖不作,势强威亦尊。计穷然后赛,后赛复何恩。

    2023-10-24
  • 秋堂夕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
    况此秋堂夕,幽怀旷无朋。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书卷满床席,蟏蛸悬复升。啼儿屡哑咽,倦僮时寝兴。
    泛览昏夜目,咏谣畅烦膺。况吟获麟章,欲罢久不能。
    尧舜事已远,丘道安可胜。蜉蝣不信鹤,蜩鷃肯窥鹏。
    当年且不偶,没世何必称。胡为揭闻见,褒贬贻爱憎。
    焉用汩其泥,岂在清如冰。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2023-10-24
  • 酬吴七见寄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