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千载乃相关

诗句
千载乃相关
拼音
 qiān zǎi nǎi xiāng guān
平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五删
上一句
遥遥沮溺心
下一句
但愿长如此

「千载乃相关」的意思,全诗译文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千载乃相关」出自:《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1] 。 孰是都不营[2],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3] 。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4] 。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5] 。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6] 。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7] 。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8] 。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9] 。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10] 。

「千载乃相关」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

「千载乃相关」辞典释义

◎ 千载的意思

⒈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 乃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乃·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1

〔古文〕【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 相关的意思

⒈  彼此关连;互相牵涉。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遥遥 沮溺 心,千载乃相关。”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
丁玲 《从夜晚到天亮》:“海,草原,与我有什么相关,我整天游着,然而一切在我都无感受呵!”

⒉  互相关心。

明 袁宗道 《祭王老年伯文》:“同署相爱,真同兄弟,其知翁也独深,其与翁相关也亦甚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各人在各人角落劳动着,生活着,从小到大,从老到死,漠不相关。”

总述:诗句千载乃相关出自《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