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借问遇者谁

诗句
借问遇者谁
拼音
 jiè wèn yù zhě shuí
平仄
仄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百直无一遇
下一句
正人行得路

「借问遇者谁」出自:《薛中丞》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借问遇者谁」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借问遇者谁」辞典释义

◎ 借问的意思

⒈  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 兴宗 不能诣己,戒勒部下:‘ 蔡会稽 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萨都剌 《宫词》:“骏马骄嘶懒着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⒉  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⒊  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⒋  过问。 《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 遇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遇·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 者的意思

【未集中 • 老】者·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聲。,古文困字。

◎ 谁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谁·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总述:诗句借问遇者谁出自《薛中丞》。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