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他年访伏龟

诗句
他年访伏龟
拼音
 tā nián fǎng fú guī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上药终相待

「他年访伏龟」出自:《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他年访伏龟」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他年访伏龟」辞典释义

◎ 他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他·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玉篇】誰也。
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凡牛馬載物曰負他。
【集韻】唐佐切,同䭾。亦畜負物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
【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 年的意思

【午集下 • 禾】年·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 访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访·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說文】汎謀曰訪。【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爾雅·釋詁】謀也。【玉篇】問也。【書·洪範】王訪于箕子。【傳】謂就而問之也。【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註】納謀于王也。
議也。【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註】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增韻】及也,見也。【字彙】謁見也。
方也。【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註】訪,猶方也。【字彙補】與昉義同。
官名。【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姓。唐進士訪式。
【正字通】罔切,芳上聲。義同。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篇海】別作。

◎ 伏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伏·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 龟的意思

【亥集下 • 龜】龟·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居追切【集韻】居逵切【韻會】居爲切,音騩。甲蟲之長。【說文】龜,外骨內肉者也。【玉篇】文也,進也。外骨內肉,天性無雄,以虵爲雄也。【爾雅·釋魚】十龜:一神龜,二靈龜,三攝龜,四寶龜,五文龜,六筮龜,七山龜,八澤龜,九水龜,十火龜。
【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也。
【廣雅】龜貝,貨也。【前漢·食貨志】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
星名。【石氏星經】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公會宋公于龜。【杜註】宋地。
山各。【詩·魯頌】奄有龜蒙。【毛傳】龜,山也。左傳,龜隂之田在山北。山今在山東兗州府泗水縣。
背梁。【左傳·宣十二年】射麋麗龜。【杜註】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心者。
官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
龜目,酒尊也。【禮·明堂位】周以黃目,蓋以龜目飾尊,今龜目黃。
【廣韻】居求切,音鳩。龜兹,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龜兹,音鳩慈。
【集韻】【韻會】袪尤切【正韻】驅尤切,音丘。龜兹,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龜兹屬國都尉治。【註】應劭曰:音丘兹。師古曰:龜兹國人來降,處之於此,故名。○按龜兹之龜,有鳩、丘二音。
【張衡·西京賦】摭紫貝,搏耆龜。搤水豹,馽潛牛。○按此則龜亦叶尤韻,不獨龜兹有丘、鳩二音也。
【集韻】【韻會】俱倫切,音麋。【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不龜,謂凍不皺瘃也。【釋文】舉倫反。
叶於居切【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王褒·僮約】結網捕魚,繳鴈彈鳧。登山射鹿,入水擉龜。
【正字通】龜本字。

总述:诗句他年访伏龟出自《高松》。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