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负剑许良图

诗句
负剑许良图
拼音
 fù jiàn xǔ liáng tú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七虞
上一句
废书怅怀古
下一句
出关岁方晏

「负剑许良图」出自:《答韩使同在边》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负剑许良图」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

「负剑许良图」辞典释义

◎ 负剑的意思

⒈  谓推剑于背。。’”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断其左股。”
《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⒉  佩剑;持剑。

《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
《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不中。”

⒊  抱小孩之状。

《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
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⒋  谓伏剑取死。负,通“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 《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 许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许·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博雅】進也。【詩·大雅】昭兹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信也。【孟子】則王許之乎。
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姓。【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傳】許許,柹貌。【朱傳】衆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字彙補】音虛。
【類篇】滸,一作許。

◎ 良的意思

【未集下 • 艮】良·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1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說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註】元,大。良,善也。
【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朱註】良,易直也。
【爾雅·釋詁】良,首也。
【博雅】良,長也。
【正韻】器工曰良。【禮·月令】陶器必良。【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註】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博雅】良,牢,也。
深也。【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註】良,猶深也。
良人,夫也。【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註】婦人稱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夫稱婦亦曰良人。【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良久,頗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病愈曰良愈。
能也。【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左傳·莊十六年】良月。【註】十月也。
【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註】良綏,君綏也。
【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註】墓也。
【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王良,星名。
大良造,秦官名。
地名。【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註】下邳有良城縣。
山名。【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草名。【博雅】黃良,大黃也。
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韻會】里養切,音兩。【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註】方良,罔兩也。【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正字通】音亮。【古詩】良無盤石固。【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 图的意思

【丑集上 • 囗】图·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說文】計畫難也。从囗啚。啚,難意也。【徐鍇曰】圖畫必先規畫之也,故从囗。啚者吝嗇難之意也。
【爾雅·釋詁】謀也。【書·太甲】愼迺儉德,惟懷永圖。
【君牙】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
【周禮·秋官·大行人】春朝諸侯而圖天子之事。【註】王者春見諸侯,則圖其事之可否也。
度也。【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論語】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除治也。【左傳·隱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計也。【周禮·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
河圖。【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通鑒】漢光武帝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春秋緯】河圖有九篇。
版圖。【周禮·天官·宮正】爲之版以待。【釋文】版,名籍。圖,地圖也。
【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註】圖若今司空郡國與地圖也。【史記·酇侯世家】沛公至咸陽,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具知天下阸塞戸口多少强弱處。
圖讖,占驗之書也。【後漢·光武紀】李通以圖讖說帝。【又】中元元年,宣佈圖讖於天下。
圖象。【周禮·秋官·司約】小約劑書于丹圖。【註】小約劑萬民約也。丹圖,雕器簠簋之屬有圖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賦】圖象,古昔以當箴規。【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圖畫天地,品類羣生。
浮圖,佛敎也。
寺塔亦曰浮圖。杜甫有和高適登慈恩寺浮圖詩。
【王君玉·國老談苑】李允則守雄州,出庫錢建浮圖。監司劾奏,眞宗使密諭之。允則曰:非留心釋氏,實爲邊地起望樓耳。【韓愈·王仲舒墓誌】禁僧道,不得於境內立浮圖,以其誑丐漁利,奪編氓之產也。
叶他魯切,音吐。【詩·大雅】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易林】爲隸所圖,與衆庶伍。

总述:诗句负剑许良图出自《答韩使同在边》。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