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离亭已散人

诗句
离亭已散人
拼音
 lí tíng yǐ sǎn rén
平仄
仄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
上一句
泊处空余鸟
下一句
林寒正下叶

「离亭已散人」出自:《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
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
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
江汉与城闉。

「离亭已散人」作者: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

「离亭已散人」辞典释义

◎ 离亭的意思

⒈  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南朝 陈 阴铿 《江津送刘光录不及》诗:“泊处空餘鸟,离亭已散人。”
宋 徐昌图 《临江仙》词:“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清 吴伟业 《别丁飞涛兄弟》诗:“把君诗卷过扁舟,置酒离亭感旧游。”

◎ 已的意思

【寅集中 • 己】已·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 散的意思

【卯集下 • 攴】散·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 人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人·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总述:诗句离亭已散人出自《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作者是南北朝诗人阴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