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轩冕无枉顾

诗句
轩冕无枉顾
拼音
 xuān miǎn wú wǎng gù
平仄
平仄平仄仄
韵脚
去声七遇
上一句
偃卧滋阳村
下一句
清川照我门

「轩冕无枉顾」出自:《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轩冕无枉顾」作者: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

「轩冕无枉顾」辞典释义

◎ 轩冕的意思

⒈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⒉  借指官位爵禄。

《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⒊  指国君或显贵者。

《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
《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⒋  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 枉顾的意思

⒈  屈尊看望。称人来访的敬辞。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元 袁士元 《谢樊天民见访》诗:“归来自愧穷途客,枉顾多劳长者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倘蒙枉顾,自然决不能稍说魇话。”

总述:诗句轩冕无枉顾出自《灞上闲居》。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