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密丛还碍采莲舟
- 拼音
- mì cóng hái ài cǎi lián zhōu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疏叶稍为投饵钓
- 下一句
- 鸳鸯鸂鶒多情甚
「密丛还碍采莲舟」出自:《蒲》
濯秀盘根在碧流,紫茵含露向晴抽。编为细履随君步,
织作轻帆送客愁。疏叶稍为投饵钓,密丛还碍采莲舟。
鸳鸯鸂鶒多情甚,日日双双绕傍游。
织作轻帆送客愁。疏叶稍为投饵钓,密丛还碍采莲舟。
鸳鸯鸂鶒多情甚,日日双双绕傍游。
「密丛还碍采莲舟」作者: 徐夤
「密丛还碍采莲舟」辞典释义
◎ 密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密·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莫筆切【正韻】覓筆切,音蜜。【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郭璞註】山形如堂室者曰密。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一曰靜也。
又【玉篇】止也,默也,深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註】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又【增韻】稠也,疎之對也。【易·小畜】密雲不雨。【詩·大雅】止旅廼密。【註】言其居止之衆,日以益密也。又【史記·功臣年表】罔亦少密焉。又祕也。【易·繫辭】幾事不密,則害成。又【禮·樂記】隂而不密。【註】密言閉也。又【禮·少儀】不窺密。【註】曲隱處也,嫌伺人隂私也。又近也。【書·畢命】密邇王室,式化厥訓。又國名。密須氏,姞姓之國。【詩·大雅】密人不恭。又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爲密州。因水以名。又姓。【正字通】漢尚書密忠,宋有密祐。又複姓。【何氏姓苑】密茅氏,琅邪人。又有密革氏,密須氏。又叶明祕切,音媚。【江淹·齊高帝誄】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話言之詔,貽在英粹。【集韻】或省作,俗作宻。◎ 丛的意思
【子集下 • 又】丛·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6
◎ 还的意思
【備考·酉集 • 辵】还·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又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又【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又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又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碍的意思
【午集下 • 石】碍·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8
【正字通】俗礙字。
(礙)【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音硋。或作硋。通作閡。南史引浮屠書作㝵。【說文】止也。又距也,妨也,阻也,也。【揚子·法言】聖人之治天下,礙諸以禮樂。又【集韻】魚其切,音疑。礙,靑石。又叶魚記切,音詣。【蘇轍·嶽下詩】山林無不容,疲苶坐自礙,自知俗緣深,畢老收闤闠。闠,求位切。◎ 采莲的意思
⒈ 即《采莲曲》。参见“採莲曲”。
引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
参见“採莲曲”。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 舟的意思
【未集下 • 舟】舟·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又【正韻】載也。又【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又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又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又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又【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又【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总述:诗句密丛还碍采莲舟出自《蒲》。作者是唐朝诗人徐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