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即途可淹留
- 拼音
- jí tú kě yān liú
- 平仄
- 仄平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去声二十六宥
- 上一句
- 岂植临潭草
- 下一句
- 随日成黼藻
「即途可淹留」出自:《与生公寻幽居处》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即途可淹留」作者: 张九龄
「即途可淹留」辞典释义
◎ 即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即·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玉篇】卽今作即。
◎ 途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途·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又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又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賦】雲師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可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可·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又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又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淹留的意思
⒈ 羁留;逗留。
引《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宋 贺铸 《浪淘沙》词之四:“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计来岁春夏间,乃得乞归,拟过梓里,当作一日淹留。”
清 孙枝蔚 《无言病起见遇》诗之一:“莫更还人拜,淹留且考槃。”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章:“经过了令人难忍的淹留,这不死的骷髅才算死绝。”⒉ 隐退;屈居下位。
引《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外生》:“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宋 晁端礼 《满庭芳》词之二:“况圣时、争教 贾傅 淹留?”
金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⒊ 挽留,留住。
引唐 杜甫 《宾至》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谁受你那小覷我的官职!谁吃你那淹留咱的茶饭!”
《水浒传》第八十回:“宋江 道:‘某等淹留大贵人在此,并无异心。’”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而余又因以知 蜀 中之胜能淹留两贤,其风土必有可乐者。”⒋ 犹相聚。
引唐 赵嘏 《自遣》诗:“久客转諳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有客诣 瓌 …… 瓌 出,与客淹留。”
宋 司马光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诗:“淹留勿轻散,待取雪花飞。”
清 孙枝蔚 《家涵中宅与张虞山赵天醉连床》诗:“相见吾宗慰寂寥,淹留永昼及清宵。”⒌ 犹缠绵,羁绊。
引《全元散曲·新水令·思情》套曲:“鬼病淹留,白髮相如岂耐愁。”
明 文徵明 《风入松》词:“近来无奈病淹留,十日废梳头。”
《红楼梦》第五三回:“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⒍ 犹留存。
引元 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浑身上四肢沉困,迅指间一命淹留。”
清 吴拱宸 《离虎丘》诗:“万里风霜十八秋,姓名无地不淹留。”⒎ 迟缓。
引《魏书·郭祚传》:“虽决断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于今思之。”
⒏ 谓虚度光阴。
引宋 欧阳修 《哭圣俞》诗:“欢犹可彊闲屡偷,不觉岁月成淹留。”
金 刘铎 《渑池驿舍》诗:“淹留岁月头如雪,汩没风尘眼更花。”
总述:诗句即途可淹留出自《与生公寻幽居处》。作者是唐朝诗人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