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为鹅子二连花

诗句
一为鹅子二连花
拼音
 yī wèi é zi èr lián huā
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声四纸、下平六麻
下一句
三望青湖四石斜

「一为鹅子二连花」出自:《题故居》

一为鹅子二连花,三望青湖四石斜。
惟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

「一为鹅子二连花」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一为鹅子二连花」辞典释义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为的意思

【巳集中 • 爪】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 鹅的意思

【亥集中 • 鳥】鹅·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7

〔古文〕䳗【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峩。【說文】鴚鵝也。長脰善鳴,峩首似傲,故曰鵝。【埤雅】鵝頸如瘤,今鵝江東呼鴚。李時珍曰:鵝綠眼黃喙紅掌,善,夜鳴應更。禽經曰:脚近臎者能步,鵝騖是也。鵝見異類差翅鳴,一名家雁。一名舒雁。一名鵱鷜。
【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本草註】又有野鵝,大於雁,似人家蒼鵝,謂之鴐鵝。
【禽經】鵝鳴則蜮沉,養之圍林,則蛇遠去。
【嶺南異物志】蠻人聚鵝腹毳毛爲衣被。
【洞冥記】日出銜翅而舞,名喜白鵝。
陣名。【左傳·昭二十一年】鄭翩願爲鸛,其御願爲鵝。
人名。榮駕鵝,魯大夫成伯。
草名。黑鵝。【管子·地員篇】其種陵稻黑鵝馬夫。
鵝抱,亦草名。見【本草】。

◎ 子的意思

【寅集上 • 子】子·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古文〕㜽【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 二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二·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二。

◎ 连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连·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 花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花·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总述:诗句一为鹅子二连花出自《题故居》。作者是唐朝诗人翁承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