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望尘非吾事

诗句
望尘非吾事
拼音
 wàng chén fēi wú shì
平仄
仄平平平仄
韵脚
去声四寘
上一句
拜揖曹与周
下一句
入赋且迟留

「望尘非吾事」出自:《相和歌辞。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臣献谋猷。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毋丰羞。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望尘非吾事」作者: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

「望尘非吾事」辞典释义

◎ 望尘的意思

⒈  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

《后汉书·度尚传》:“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

⒉  犹言望尘而拜。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李云逸 注:“望尘,谓趋附权贵,候望其车马之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四:“宣仁 怒曰:‘ 韩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当望尘之礼。’太妃泣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於门下,估计夤缘,儼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

⒊  犹言望尘追迹。

宋 叶适 《<覆瓿集>序》:“盖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

⒋  犹言望尘莫及。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导师创业垂千古,儕辈跟随愧望尘。”

◎ 非的意思

【戌集中 • 非】非·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 吾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吾·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 事的意思

【子集上 • 亅】事·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7

〔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总述:诗句望尘非吾事出自《相和歌辞。放歌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