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登高向西望
- 拼音
- dēng gāo xiàng xī wàng
- 平仄
- 平平仄平仄
- 韵脚
- 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 上一句
- 一杯逢故人
- 下一句
- 关路正飞尘
「登高向西望」出自:《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韦有…迁贬而归》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
「登高向西望」作者: 刘禹锡
「登高向西望」辞典释义
◎ 登高的意思
⒈ 升至高处。
引《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⒉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引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⒊ 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引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
《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⒋ 锦的别名。
引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向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向·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韻】趣也。又【韻會】救也。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西的意思
【申集下 • 襾】西·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㢴【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又【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望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望·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总述:诗句登高向西望出自《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韦有…迁贬而归》。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