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夜吟明雪牖

诗句
夜吟明雪牖
拼音
 yè yín míng xuě yǒu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五有
上一句
风来芝朮香
下一句
春梦闭云房

「夜吟明雪牖」出自:《题终南山隐者居》

开门绝壑旁,蹑藓过花梁。路入峰峦影,风来芝朮香。
夜吟明雪牖,春梦闭云房。尽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觞。

「夜吟明雪牖」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夜吟明雪牖」辞典释义

◎ 夜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夜·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省聲,亦作。

◎ 吟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吟·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 明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明·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 雪的意思

【戌集中 • 雨】雪·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 牖的意思

【巳集中 • 片】牖·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音酉。【說文】穿壁以木爲交䆫也。从片戸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戸也。牖所以見日。【廣韻】向也。【易·坎卦】納約自牖。【詩·召南】宗室牖下
【詩·大雅】天之牖民。【傳】牖,道也。【疏】牖與誘通故以爲導也。
地名。【史記·陳平世家】陽武戸牖鄕人也。
與羑通。【前漢·景十三王傳】文王拘于牖里。

总述:诗句夜吟明雪牖出自《题终南山隐者居》。作者是唐朝诗人姚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