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循陔更握兰
- 拼音
- xún gāi gèng wò lán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十四寒
- 上一句
- 侍膳曾调鼎
- 下一句
- 从今别君后
「循陔更握兰」出自:《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循陔更握兰」作者: 刘禹锡
「循陔更握兰」辞典释义
◎ 循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循·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又【廣韻】善也。又【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又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又【正韻】循,摩也。【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註】循,謂摩循也。又撫循,慰安也。【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趙充國傳】拊循和輯。又【廣雅】述也。【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又無所作爲曰因循。【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又【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陔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陔·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6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說文】階次也。【玉篇】階也,隴也。【前漢·郊祀志】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註】陔,重也。三陔,三重壇也。
又南陔,笙詩名。【詩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儀禮·燕禮】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又陔夏,樂名。九夏之一。【儀禮·鄕飮酒禮】賔出,奏陔。【註】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終日燕飮,酒罷,以陔爲節,明無失禮也。又通作祴。【周禮·春官·鐘師祴夏註】祴,讀爲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又【玉篇】亦作垓。【揚雄·河東賦】行睨陔下與彭城。【史記·項羽本紀】作垓下。又與閡通。【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專精厲意逝九閡。【註】閡猶陔。淮南子,期乎九陔之上,請九天之上也。又叶堅奚切,音稽。【道藏歌】玉皇命玉眞,飛軒浪大陔。諸天驩且悅,瓊音自愴淒。◎ 更的意思
【辰集上 • 曰】更·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 握兰的意思
⒈ 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引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
《隋书·百官志上》:“自礼闈陵替,歷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糠粃文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
宋 王禹偁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诗:“堪笑白头 王小諫,握兰犹未得相亲。”⒉ 古时握兰以赠别。
引《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李善 注:“灵运 《南楼中望所知迟客诗》曰‘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擿,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然握兰擿苕,咸以相赠问也。”⒊ 喻孝养父母。参见“兰陔”。
总述:诗句循陔更握兰出自《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