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此去随所偶
- 拼音
- cǐ qù suí suǒ ǒu
- 平仄
- 仄仄平仄仄
- 韵脚
- 上声二十五有
- 上一句
- 幽意无断绝
- 下一句
- 晚风吹行舟
「此去随所偶」的意思,全诗译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此去随所偶」出自:《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此去随所偶」作者: 綦毋潜
「此去随所偶」辞典释义
◎ 此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此·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去的意思
【子集下 • 厶】去·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随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随·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3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又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又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又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又【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又【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又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随。◎ 所的意思
【卯集中 • 户】所·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又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偶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偶·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9
【唐韻】五口切【韻會】語口切,音耦。凡數,雙曰偶,隻曰奇。【禮·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隂陽之義也。
又【爾雅·釋詁】合也。【註】謂對合也。又牉合也。【賈誼·五餌】言偶人無時。【韓詩】言不失時,以偶爲牉合也。又【家語】聖人因時,以合偶男女。又儕輩曰偶。【前漢·黥布傳】率其曹偶,亡之江中。又適然也。【列子·楊朱篇】鄧析謂子產曰: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又俑也。象人曰偶,木土像亦曰偶。【史記·孟嘗君傳】木偶人謂土偶人。一作寓禺。【前漢·郊祀志】木寓龍。【史記·封禪書】木禺龍。同偶。別作,非。又姓。明洪武中,偶桓以辟薦爲崇安縣從事。又叶五舉切,音語。【光武賜侯霸書】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
总述:诗句此去随所偶出自《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作者是唐朝诗人綦毋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