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茫茫走胡兵

诗句
茫茫走胡兵
拼音
 máng máng zǒu hú bīng
平仄
平平仄平平
韵脚
下平八庚
上一句
俯视洛阳川
下一句
流血涂野草

「茫茫走胡兵」的意思,全诗译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恍惚惚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翱翔在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茫茫走胡兵」出自:《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茫茫走胡兵」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茫茫走胡兵」辞典释义

◎ 茫茫的意思

⒈  广大而辽阔。

《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⒉  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崧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⒊  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濬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⒋  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⒌  茂盛。

《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 走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㞫【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奏上聲。【說文】趨也。从夭从止。【註】徐鍇曰:則足屈,故从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儀禮·士相見禮】將走。【註】走,猶去也。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註】走,猶僕也。【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音。【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註】走,疾趨也。
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韻補】叶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叶養里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 胡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胡·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註】䌞,懸蠶簿橫也。
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餅名。【釋名】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曰胡。
【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鳥名。【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集韻】洪孤切,音。戈戟內柄處。
胡故切,音護。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 兵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兵·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丙平聲。【說文】械也。【增韻】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執兵器從戎者曰兵。【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廣韻】戎也。
擊敵曰兵之。【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禮·曲禮】死曰兵。【註】言能捍國難爲所殺者,謂爲兵也。
必良切,音浜。【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韻補】叶犇謨切,音逋。【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总述:诗句茫茫走胡兵出自《古风·其十九》。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