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黄云城边乌欲栖

诗句
黄云城边乌欲栖
拼音
 huáng yún chéng biān wū yù qī
平仄
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八齐
下一句
归飞哑哑枝上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的意思,全诗译文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黄云城边乌欲栖」出自:《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黄云城边乌欲栖」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黄云城边乌欲栖」辞典释义

◎ 黄云的意思

⒈  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

《古微书·洛书纬》:“黄帝 起,黄云扶日。”
《宋书·符瑞志上》:“帝尧 之母曰 庆都,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
(2)祥瑞之气。 《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沉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
(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⒉  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⒊  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⒋  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 城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城·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 边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边·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5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 乌的意思

【巳集中 • 火】乌·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 欲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欲·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 栖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栖·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玉篇】同栖。鳥棲也。
【博雅】棲謂之牀。【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草名。【詩·大雅】如彼棲苴。【傳】水中浮草曰棲苴。
【集韻】【類篇】千西切,音妻。棲棲,簡閱車馬貌。【詩·小雅】六月棲棲,戎車旣飭。
棲屑,往來貌。【後魏·裴安傳】京師遼遠,實憚棲屑。

总述:诗句黄云城边乌欲栖出自《乌夜啼》。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