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哑哑母子乌

诗句
哑哑母子乌
拼音
 yā yā mǔ zǐ wū
平仄
仄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七虞
上一句
啧啧护儿鹊
下一句
岂唯云鸟尔

「哑哑母子乌」出自:《官舍》

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
太守卧其下,闲慵两有馀。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
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
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
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

「哑哑母子乌」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哑哑母子乌」辞典释义

◎ 哑哑的意思

⒈  笑声。

《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笑声。”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崖客》:“徐 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嚮震林谷。”

⒉  象声词。禽鸟鸣声。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萃》:“鳧雁哑哑,以水为家。”
唐 李白 《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刘大白 《卖布谣》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

⒊  象声词。小儿语声。

唐 于鹄 《古词》之二:“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嗜寝復便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小儿哑哑,猫儿唔唔。”

⒋  象声词。器物响声。

唐 刘言史 《买花谣》:“浇红溼緑千万家,青丝玉轤声哑哑。”
元 萨都剌 《题寿监司所藏美人织锦图》诗:“卷中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满腔热血向谁洒,龙泉挂壁鸣哑哑。”

◎ 母子的意思

⒈  母亲和儿子。

《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説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

⒉  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

《朱子语类》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也’,只説得大概,却更有个母子,这便是坎离水火,煖气便是魂,冷气便是魄。”
清 翟灏 《通俗编·母子》:“母子犹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语,如所谓母子酱油之类。”

◎ 乌的意思

【巳集中 • 火】乌·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总述:诗句哑哑母子乌出自《官舍》。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