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岂有蛟龙愁失水

诗句
岂有蛟龙愁失水
拼音
 qǐ yǒu jiāo lóng chóu shī shuǐ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陶侃军宜次石头
下一句
更无鹰隼与高秋

「岂有蛟龙愁失水」出自:《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岂有蛟龙愁失水」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岂有蛟龙愁失水」辞典释义

◎ 岂的意思

【酉集中 • 豆】岂·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蛟龙的意思

⒈  古代传说的两种动物,居深水中。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

《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楚辞·离骚》:“麾蛟龙以梁津兮,詔 西皇 使涉予。”
王逸 注:“小曰蛟,大曰龙。”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蛟龙利害悬殊》:“然则龙与蛟之为利害相去悬殊矣。蛟有害无利者也,龙降泽於民,为利甚溥。”

⒉  即蛟。

《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唐 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 汉武帝 元封 中, 潯阳 浮 江 亲射蛟于 江 中,获之乃是也。’”
明 沉璟 《义侠记·报怨》:“看千寻铁索锁蛟龙,擒飞虎。”
左建明 《三个通信兵》九:“在那翻滚的黑浪里,仿佛有无数条蛟龙张着血盆大口,要吞噬他的战友 高桦。”

◎ 愁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愁·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㵞。【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
【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
【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
【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
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或書作。

◎ 失水的意思

⒈  谓鱼、龙等离开河海,失所凭依。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碭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汉 贾谊 《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螻蚁之所裁。”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⒉  医学上谓因呕吐、腹泻等使人体失去大量水分的现象。

总述:诗句岂有蛟龙愁失水出自《重有感》。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