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道同无宿约

诗句
道同无宿约
拼音
 dào tóng wú sù yuē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药、去声十八啸
下一句
三伏自从容

「道同无宿约」出自:《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

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窗豁山侵座,扇摇风下松。
客吟多绕竹,僧饭只凭钟。向晚分归路,莓苔行迹重。

「道同无宿约」作者: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

「道同无宿约」辞典释义

◎ 道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道·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 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 宿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宿·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㝛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
【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邑名。【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蒯瞶入宿。
【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姓。【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通作夙,早也。【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與肅同。【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註】宿讀爲肅戒也。
【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去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叶息流切,音羞。【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叶相卽切,音息。【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 约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约·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3

【廣韻】於略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却切,音葯。【說文】纏束也。【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
【周禮·春官·大史】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註】約劑,要盟之載辭。【禮·曲禮】約信曰誓。【疏】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禮·坊記】君子約言。【疏】謂省約其言也。
【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禮·坊記】小人貧斯約。【註】約猶窮也。
【論語】以約失之者,鮮矣。【何晏註】儉約無憂患。
【戰國策】蘇代約燕王曰。【註】約,止也。
【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音義】淖約,柔弱貌。
【荀子·勸學篇】春秋約而不速。【註】文義隱約。
【呂氏春秋】旄象之約。【註】約,節也。一曰美也。
【楚辭·招魂】土伯九約。【註】屈也。
姓。約續,古賢者,見【韓非子】。
【廣韻】於笑切【集韻】一笑切【韻會】幺笑切,音要。【前漢·禮樂志】明德鄕治本約。【註】師古曰:約,讀曰要。
【集韻】於敎切,音靿。屈也。
【集韻】乙角切,音渥。或作約,束也。
【集韻】吉歷切,音激。纏也。
同的。【枚乗·七發】九寡之珥以爲約。【註】約亦的字也。

总述:诗句道同无宿约出自《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作者是唐朝诗人姚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