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种黍早归田
- 拼音
- zhǒng shǔ zǎo guī tiá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一先
- 上一句
- 东皋春事起
- 下一句
- 河阳花作县
「种黍早归田」出自:《赠崔秋浦三首》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种黍早归田」作者: 李白
「种黍早归田」辞典释义
◎ 种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种·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廣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蟲。稚也。
又姓。後漢司徒种暠。(種)〔古文〕【廣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又【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又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又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又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又【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又【增韻】種種,猶物物也。又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又【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又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黍的意思
【亥集下 • 黍】黍·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舒呂切【韻會】【正韻】賞呂切,音暑。【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爲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爲黍,如稻之有秔糯也。【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爲黍穄。【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又角黍。【續齊諧記】角黍,菰叶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又地名。【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註】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又【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又弓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又黃鳥,一名搏黍。又蟲名。【爾雅·釋蟲】委黍。【註】䑕婦別名。又蓬名。【爾雅·釋草】薦黍蓬。【六書·精薀】黍下從氽,象細粒散垂之形。◎ 早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早·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
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归田的意思
⒈ 归还公田。 殷 周 时平民二十岁向公家领田耕种,六十岁还田给公家。
引《汉书·食货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三代之时,吏道淳古,归田受田无上下其手者。”⒉ 谓辞官回乡务农。
引《艺文类聚》卷六六引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之二:“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金 段成己 《送冯资深西归》诗:“萧萧华髮老书生,久欲归田计未成。”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销永日。”⒊ 汉 张衡 《归田赋》的省称。
引唐 方干 《赠李支使》诗:“一等 孔 门为弟子,愚儒独自赋《归田》。”
宋 司马光 《酬张三十秀才见赠》诗:“自慙头半白,方解赋《归田》。”
总述:诗句种黍早归田出自《赠崔秋浦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