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吏禄三百石

诗句
吏禄三百石
拼音
 lì lù sān bǎi shí
平仄
仄仄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
上一句
曾不事农桑
下一句
岁晏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的意思,全诗译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但:只。惜:盼望。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吏禄三百石」出自:《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吏禄三百石」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吏禄三百石」辞典释义

◎ 吏禄的意思

⒈  官吏的俸禄。

《史记·平準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
《汉书·王莽传中》:“﹝ 天凤 三年﹞五月, 莽 下吏禄制度……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

⒉  指吏禄制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天下吏人,素无常禄,惟以受賕为生,往往致富者, 熙寧 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絶请託之弊。”

⒊  官吏的禄位。

唐 韩愈 《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

◎ 三百的意思

⒈  参见“三百篇”。参见“三百篇”。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 石的意思

【午集下 • 石】石·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总述:诗句吏禄三百石出自《观刈麦》。作者是南北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