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籍籍名更香
- 拼音
- jí jí míng gēng xiāng
- 平仄
- 仄仄平仄平
- 韵脚
- 下平七阳
- 上一句
- 故人南燕吏
- 下一句
- 聊以玉壶赠
「籍籍名更香」出自:《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籍籍名更香」作者: 岑参
「籍籍名更香」辞典释义
◎ 籍籍的意思
⒈ 众口喧腾貌。
引《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刘建 ﹞復数使使至 长安 迎 徵臣,鲁恭王 太后闻之,遗 徵臣 书曰:‘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復至 江都。’”
颜师古 注:“籍籍,諠聒之意。”
《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 鑑 ﹞行次 新城,道路籍籍,云 陈显达 大选士马,不肯就徵, 巴西 太守 阴智伯 亦以为然。”
《新唐书·刘蕡传》:“自詔书下,万口籍籍,叹其诚鯁,至於垂泣。”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夫人道:‘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⒉ 声名盛大貌。
引南朝 宋 袁淑 《效曹子建<白马篇>》诗:“籍籍 关 外来,车徒倾国鄽。”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
仇兆鳌 注:“籍籍,声名之盛也。”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⒊ 纵横交错貌;众多貌。
引《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华容夫人 起舞曰:‘髮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
颜师古 注:“籍籍,从横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该 河洛 之籍籍,博百氏之云云。”
王明 注:“籍籍,纷纷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之一:“槐花落庭除,籍籍不可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欻闻履声籍籍,两人惊起,则少年推扉入矣。”◎ 名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名·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又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又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又【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又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又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又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又叶莫陽切,音。【韓愈·曹成王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又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更的意思
【辰集上 • 曰】更·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 香的意思
【戌集下 • 香】香·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又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又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又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又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又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又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又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又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又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又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又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总述:诗句籍籍名更香出自《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作者是唐朝诗人岑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