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

唐代 · 许浑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0)
纠错/补充

塞下曲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

夜战桑乾(gān)北,秦兵半不归。
桑乾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乡信:家乡来信。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参考资料:

1、张晓蕾 .唐诗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 :155页 .2、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

赏析

  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所以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诗的内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仍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让人心酸难言吗?

  陈陶有一首《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内容与此诗几乎完全一样,但论表现力就差了许多。究其原因,我们知道绝句短小,贵在精到,所以一首诗中往往只会留下一个最突出的妙处,以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比如此诗最关键的是戍人已死而家人仍思的反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艺术处理都被诗人刻意抹去了。而相比之下,陈诗虽然词义更丰,还用了修辞,但由于丰富出来的词句都不是读者最关心的,也不是诗人想要表现的,所以反而淡化了感情,比许诗平庸了许多。

  总的来说,此诗在叙述之外丝毫不加议论,也未曾抒发感情,但其酸楚已使读者不忍卒读,诗人节选战争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整场战争的残酷,可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塞下曲拼音版

【sāi xià qǔ 】 yè zhàn sāng qián běi ,qín bīng bàn bú guī 。 cháo lái yǒu xiāng xìn ,yóu zì jì hán y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塞下曲作者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