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由来志气疏

诗句
由来志气疏
拼音
 yóu lái zhì qì shū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六鱼、去声六御
上一句
坦腹东床下
下一句
遥知向前路

「由来志气疏」出自:《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由来志气疏」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由来志气疏」辞典释义

◎ 由的意思

【午集上 • 田】由·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博雅】式也。
【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由庚,由儀,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由吾,複姓。
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
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 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 志气的意思

⒈  意志和精神。

《庄子·盗跖》:“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且 延陵 高 子臧 之风, 长卿 慕 相如 之节,志气所託,亦不可夺也。”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

⒉  志向和气概。

《后汉书·贾复传》:“贾君 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於学,将相之器也。”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闻蜚娥 ﹞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
峻青 《海啸》第一章:“好孩子,有志气,不愧是 马海山 的后代。”

◎ 疏的意思

【午集上 • 疋】疏·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
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稀也。【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治也。【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註】疏治也。
刻也。【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又】殷以疏勺。【註】疏,通刻其頭。【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註】鏤爲綺文也。
畫也。【管子·問篇】大夫疏器。【註】疏,飾畫也。【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註】疏柱,畫柱也。
徹也。【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註】蔬,徹也。
布也。【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註】疏,布也。
大也。【揚子·太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註】疏,大也。
菜也。與蔬同。【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釋文】菜也。
【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註】疏,徒跣也。
扶疏,枝葉盛貌。【揚子·太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正韻】渠疏杷也。
疏躍,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疏疏,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揚子·太經】穀不穀,失疏數。【註】疏數,不平也。
姓。漢疏廣,疏受。
國名。【潛夫論】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山名。【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鳥名。【禮·曲禮】雉曰疏趾。【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獸名。【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音數。條也。【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記注也。
【韻補】叶山宜切,音詩。【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总述:诗句由来志气疏出自《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