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与子异域

诗句
与子异域
拼音
 yǔ zi yì yù
平仄
仄仄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三职
上一句
凤之所趋
下一句
永从此诀

「与子异域」出自:《与刘伯宗绝交诗》

北山有鸱,
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
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
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
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
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
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
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
各自努力。

「与子异域」作者:

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丞相朱晖之孙。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出任冀州刺史,镇压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

「与子异域」辞典释义

◎ 与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与·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 子的意思

【寅集上 • 子】子·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古文〕㜽【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 异域的意思

⒈  亦作“异域”。

⒉  他乡;外地。

《楚辞·九章·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 汉 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王逸 注:“背离乡党,居他邑也。”
唐 杜甫 《寄贺兰銛》诗:“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异域孤魂,殊怯荒墓。”

⒊  外国。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畧,犹当效 傅介子、张騫 立功异域。”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清 朱之瑜 《上长崎镇巡揭》:“远託异域,岂不深悲!”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二》:“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王尔德 …… 安特莱夫 们所安排的。”

⒋  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

清 顾炎武 《拜先曾王考于朝天宫后祠中》诗:“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

⒌  指相隔辽远的两地。

唐 宋之问 《早发大庾岭》诗:“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总述:诗句与子异域出自《与刘伯宗绝交诗》。作者是汉朝诗人朱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