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与君转老转相亲

诗句
与君转老转相亲
拼音
 yǔ jūn zhuǎn lǎo zhuǎn xiāng qīn
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去声十二震
上一句
始信淡交宜久远

「与君转老转相亲」出自:《赠皇甫宾客》

轻衣稳马槐阴路,渐近东来渐少尘。耳闹久憎闻俗事,
眼明初喜见闲人。昔曾对作承华相,今复连为博望宾。
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转老转相亲

「与君转老转相亲」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与君转老转相亲」辞典释义

◎ 与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与·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 君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君·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 转的意思

【酉集下 • 車】转·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1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 老的意思

【未集中 • 老】老·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 转的意思

【酉集下 • 車】转·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1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 相亲的意思

⒈  互相亲爱;相亲近。

《管子·轻重丁》:“功臣之家……骨肉相亲。”
《史记·管晏列传论》:“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宋 苏轼 《留别雩泉》诗:“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诗:“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⒉  男女双方亲人在议婚时安排的一次会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平儿 先看见来头,却也猜着八九:‘必是相亲的。’”
沪剧《罗汉钱》第二场:“你爹娘跟她同到 东三庄,一定为你去相亲。”

总述:诗句与君转老转相亲出自《赠皇甫宾客》。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