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襄阳耆旧间

诗句
襄阳耆旧间
拼音
 xiāng yáng qí jiù jiān
平仄
平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十五删、去声十六谏
上一句
未曾入州府
下一句
处士节独苦

「襄阳耆旧间」出自:《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襄阳耆旧间」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襄阳耆旧间」辞典释义

◎ 襄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襄·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湘。【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上也。【書·堯典】懷山襄陵。【註】包山上陵也。
【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除也。【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成也。【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駕也。【詩·鄭風】兩服上襄。【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地名。【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隱曰】屬臨淮。【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韻會】宋升襄陽府。
姓。【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說文】作。
、。

◎ 阳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阳·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4

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

◎ 耆的意思

【未集中 • 老】耆·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正韻】渠宜切,音祁。【說文】老也。【爾雅·釋詁】耆,長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疏】耆,至也,至老之境也。【釋名】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
【周語】耆艾修之。【註】耆艾,師傅也。
【左傳·昭二十三年】不懦不耆。【註】耆,彊也。
官名。【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始爲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今姓有伊耆氏。
國名。【史記·周本紀】明年,敗耆國。【註】卽黎國也。
【史記·匈奴傳】匈奴謂賢曰屠耆。
【前漢·揚雄傳】兗鋋瘢耆,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註】瘢耆,馬脊創瘢處也。
【集韻】軫視切,音旨。致也。通作厎。【詩·周頌】耆定爾功。【傳】耆,致也。【左傳·宣十二年】耆,昧也。【註】耆,致也。致討於昧。
【集韻】時利切,音視。嗜亦作耆。【禮·月令】節耆欲定心氣。

◎ 旧的意思

【未集下 • 臼】旧·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柩。【說文】鴟舊,舊留也。【徐曰】卽怪鴟也。
【廣韻】故也。【增韻】對新之稱。【詩·豳風】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左傳·僖二十八年】輿人誦,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羊傳·莊二十九年】新延廄者何。修舊也。
久也。【詩·大雅】於乎小子,告爾舊止。【箋】舊,久也。
【韻會】昔也,老宿也。
姓。漢上黨太守舊彊。
與柩同。【金史·蔡珪傳】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
【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義同。
【集韻】許尤切,音休。與鵂同。
【韻補】叶巨己切,音技。【詩·大雅】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時音氏。【又】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叶上里。
叶巨寄切,音忌。【韋成詩】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顧我傷墜,爵復我舊。
【管子·牧民篇】不恭祖舊,則孝弟不備。◎按唐韻正,舊音忌,則忌亦正音,非叶音。
叶去九切,音糗。【前漢·敘傳】三枿之起,本根旣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

◎ 间的意思

【戌集上 • 門】间·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說文】隙也。从門从月。會意,亦形。【徐鍇曰】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容也。【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註】閒,猶容也。【前漢·文帝紀】願請閒。【師古註】閒,容也。猶今言中閒也。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也。【釋名】閒,也。事功省也。
車聲也。【詩·小雅】閒關車之兮。【傳】閒關,設聲也。
黃閒,弩名。【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註】黃肩弩。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人名。【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註】閒,紀閒反。
【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集韻】安也。【詩·周南·窈窕淑女傳】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朱傳】有幽閒貞靜之德。【左傳·僖三十三年】皇武子曰: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閒民無職事者所出。【釋文】音閑。【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註】閒音閑。謂靜語也。
【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也。【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廣韻】近也。【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註】閒,猶近也。
【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爾雅·釋詁】代也。【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傳】閒,代也。【詩·周頌】皇以閒之。【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爾雅·釋言】俔也。【註】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釋文】閒音諫。
【博雅】䛼也。【釋文】卽謗之。
【廣韻】厠也。【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正義曰:閒者,厠也。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釋文】閒,閒厠之閒。
迭也。【書·益稷】笙鏞以閒。【傳】閒,迭也。【疏】更迭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迭也。吹笙擊鐘,更迭而作。
隔也。【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或閒編。【註】閒,古莧反。謂舊編爛絕,就更次之,前後錯亂也。【韋成傳】閒歲而祫。【註】閒歲,隔一歲也。
與也。【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註】閒,猶與也。
空也。【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註】閒,空也。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離也。【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註】閒,離也。
遠也。【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註】閒,遠也。
非正色曰閒。【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廣韻】瘳也。【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今病旣損有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送也。
【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致曰閒。【左傳·定四年】閒王室。
以計愚敵曰反閒。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地名。【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註】閒音諫。趙地。
【集韻】賈限切,音。地名。引春秋,大蒐于昌閒。◎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未知集韻何據。
【博雅】閒,覗也。【釋文】閒,孤限切。覗,音司。
【集韻】下瞎切,音。【爾雅·釋詁】代也。施乾讀。
【韻補】叶音巾。【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總兹三事,謀則咨詢。

总述:诗句襄阳耆旧间出自《遣兴五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