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三春看又尽
- 拼音
- sān chūn kàn yòu jǐn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上声十一轸
- 上一句
- 临风思倍多
- 下一句
- 两地欲如何
「三春看又尽」出自:《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三春看又尽」作者: 刘禹锡
「三春看又尽」辞典释义
◎ 三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三·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又姓。見【姓苑】。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又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又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又的意思
【子集下 • 又】又·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尽的意思
【寅集上 • 尸】尽·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盡矣。又【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又【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总述:诗句三春看又尽出自《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