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销魂况在今

诗句
销魂况在今
拼音
 xiāo hún kuàng zài jīn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十二侵
上一句
有别时留恨
下一句
风涛初振海

「销魂况在今」出自:《别张起居(时多故)》

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风涛初振海,鹓鹭各辞林。
旧国关河绝,新秋草露深。陆机婴世网,应负故山心。

「销魂况在今」作者: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

「销魂况在今」辞典释义

◎ 销魂的意思

⒈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 钱起 《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清 龚自珍 《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

⒉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⒊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鏑,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
《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 况的意思

【子集下 • 冫】况·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
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况其。况从二从兄,以况字代替。
(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說文】寒水也。
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廣韻】修況,琴名。
姓。【蜀志】有況長寧。◎按佩觿集,况况況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集韻】或作湟。
古與兄通。

◎ 在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在·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 今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今·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总述:诗句销魂况在今出自《别张起居(时多故)》。作者是唐朝诗人钱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