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走过掣电倾城知
- 拼音
- zǒu guò chè diàn qīng chéng zhī
- 平仄
- 仄仄仄仄平平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长安壮儿不敢骑
- 下一句
- 青丝络头为君老
「走过掣电倾城知」出自:《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走过掣电倾城知」作者: 杜甫
「走过掣电倾城知」辞典释义
◎ 走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㞫【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奏上聲。【說文】趨也。从夭从止。【註】徐鍇曰:則足屈,故从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註】走,猶去也。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註】走,猶僕也。【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音。【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註】走,疾趨也。又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韻補】叶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養里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过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过·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又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又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又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掣电的意思
⒈ 闪电。亦以形容迅疾。
引晋 王羲之 《笔书论·启心》:“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沉,统摄鏗鏘,启发厥意。”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宋 范成大 《七月五日夜雨快晴》诗:“褰云掣电上清空,倒捲天潢作飞雨。”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只恨花落花开,光阴掣电。”
清 钱谦益 《茅止生挽词》:“凭君莫问修文事,掣电拏云从此翁。”◎ 倾城的意思
⒈ 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
引《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
《北史·后妃传论》:“灵后 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⒉ 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引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⒊ 形容花色绝美。参见“倾国倾城”。
引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
⒋ 指美女。
引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⒌ 全城,满城。
引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知的意思
【午集中 • 矢】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又【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又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又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又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又【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又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总述:诗句走过掣电倾城知出自《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