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此地可遗老

诗句
此地可遗老
拼音
 cǐ dì kě yí lǎo
平仄
仄仄仄平仄
韵脚
上声十九皓
上一句
不能钓严滩
下一句
劝君来考槃

「此地可遗老」出自:《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骤雨鸣淅沥,飕飗谿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
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
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此地可遗老」作者: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此地可遗老」辞典释义

◎ 此地的意思

⒈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壮士髮衝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 可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可·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 遗老的意思

⒈  指年老历练之人。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 丰 沛,问其遗老,观故 萧、曹、樊噲、滕公 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璉。”

⒉  指前朝老人或旧臣。

《吕氏春秋·慎大》:“武王 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 旦 进 殷 之遗老,而问 殷 之亡故。”
《晋书·徐广传》:“君为 宋 朝佐命,吾乃 晋 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徐丹厓明文远》:“戴良 係 元 代遗老, 王猷定 係国朝人。”

⒊  指先帝旧臣。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録遗老之策。”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武烈 既没, 长沙 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北史·周惠达冯景等传论》:“歷事二帝,三十餘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⒋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

《北齐书·王琳传》:“故 典午 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 当涂 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顾亭林、王船山,皆 明 之遗老而卒於 清 朝。”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 民国 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⒌  犹言延年却老。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 陆云 《陆题》诗:“躑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总述:诗句此地可遗老出自《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作者是唐朝诗人岑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