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白日掩荆扉
- 拼音
- bái rì yǎn jīng fēi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五微、去声五未
- 上一句
- 穷巷寡轮鞅
- 下一句
- 虚室绝尘想
「白日掩荆扉」的意思,全诗译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白日掩荆扉」出自:《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
「白日掩荆扉」作者: 陶渊明
「白日掩荆扉」辞典释义
◎ 白日的意思
⒈ 太阳;阳光。
引《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⒉ 喻指君主。
引《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⒊ 白昼;白天。
引《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
《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⒋ 时间;光阴。
引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⒌ 人世;阳间。
引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掩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掩·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又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又【揚子·方言】止也。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通作淹。又乙業切,音浥。打也。掩本字。字頭从作。◎ 荆扉的意思
⒈ 柴门。
引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
宋 陆游 《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
清 黄景仁 《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总述:诗句白日掩荆扉出自《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