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元君六甲符
- 拼音
- yuán jūn liù jiǎ fú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七虞
- 上一句
- 太乙三门诀
- 下一句
- 下传金版术
「元君六甲符」出自:《赐道士邓紫阳》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元君六甲符」作者: 李隆基
「元君六甲符」辞典释义
◎ 元君的意思
⒈ 贤德的国君。一说,犹元首。见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
引《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韦昭 注:“元,善也。”⒉ 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
引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九:“紫詔随鸞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
《云笈七籤》卷九七:“南极王夫人,王母 第四女也,名 林,字 容真,一号 南极紫元夫人,或号 南极元君。”例如:金母元君(西王母 ); 碧霞元君(后土夫人 )。
⒊ 祖先。
引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请就元君之庙而死焉。”
◎ 六甲的意思
⒈ 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称。
引《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王先谦 补注引 顾炎武 曰:“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
又引 周寿昌 曰:“犹言学数干支也。”
《汉书·律历志上》:“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復始。”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年六七岁,知推六甲。”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皇太后表》:“未闚六甲之书,甫在两髦之岁。”⒉ 星名。
引《晋书·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
唐 沉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华盖象云,六甲乃华盖杠傍星名,故用之。”⒊ 五行方术之一,即所谓遁甲之术。
引《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 唐 李贤 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左慈》:“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驛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説。”
唐 锺离权 《赠吕洞宾》诗:“三尸神,须打彻,进退天机明六甲。”⒋ 道教神名,供天帝驱使的阳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以祈禳驱鬼。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等。
引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天老练日,雨师洒道,六甲按队,八阵警蹕。”
《宋史·律历志四》:“六甲,天之使,行风雹,筴鬼神。”
白炎 《游仙》诗之一:“六甲灵飞驱虎豹,五辛珍脯擘麒麟。”⒌ 道教符箓名。
引《云笈七籤》卷十四:“若辟除恶神鬼者,书六甲、六乙符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
唐玄宗 《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清 沉起凤 《谐铎·奇婚》:“姊所以登牀即遁者,因褥底压六甲符一通。”⒍ 诗体名。 南朝 陈 沉炯 有《六甲诗》,凡二十句,每二句前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
引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又有六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沉炯 六府体、八音体、六甲体、十二属体, 魏 晋 以降,多务纤巧,此变之变也。”⒎ 妇女有孕称为身怀六甲。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成婚未久,果然身怀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喜这位孙媳‘新娘子’,现下已身怀六甲,不久又好添丁了。”⒏ 指龟之四肢首尾。
引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卷五:“龟长祇可寸餘,洁白,亦体瘦,颈微长,如寻常龟,眼目光明,不藏六甲,不畏人。”
◎ 符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符·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又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又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又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又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又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又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又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又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又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又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又叶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总述:诗句元君六甲符出自《赐道士邓紫阳》。作者是唐朝诗人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