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俗流知者谁

诗句
俗流知者谁
拼音
 sú liú zhī zhě shuí
平仄
仄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辛苦久所冒
下一句
指注竞嘲傲

「俗流知者谁」出自:《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
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
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俗流知者谁」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俗流知者谁」辞典释义

◎ 俗流的意思

⒈  流行的习俗。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但久迷生死,随染俗流,蹔失正路,未悟前觉耳。”

⒉  庸俗,不高雅。

《旧唐书·柳玭传》:“崇好慢游,躭嗜麯糵,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

⒊  指庸俗之辈。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诗:“俗流騖声华,考实皆凡庸。”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所以所谓‘一般人’,意即‘庸俗之辈’,是说我的作品不过为俗流所赏的庸俗之作。”

◎ 知者的意思

⒈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⒉  有智慧的人。

《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
《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 谁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谁·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总述:诗句俗流知者谁出自《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