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行苦神亦秀
- 拼音
- xíng kǔ shén yì xiù
- 平仄
- 仄仄平仄仄
- 韵脚
- 去声二十六宥
- 下一句
- 泠然谿上松
「行苦神亦秀」出自:《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行苦神亦秀」作者: 北朝乐府
「行苦神亦秀」辞典释义
◎ 行苦的意思
⒈ 行事勤苦。
引《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⒉ 货物脆薄不牢固。
引《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神的意思
【午集下 • 示】神·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多作,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亦的意思
【子集上 • 亠】亦·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
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秀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又三秀,芝草。【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又秀氣。【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又秀士,秀才。【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又州名。漢屬會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又姓。又與綉通。【石鼓文】秀弓寺射。【註】綉弓,戎弓也。又叶思久切,音又。【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
总述:诗句行苦神亦秀出自《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作者是唐朝诗人崔兴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