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涉冬犹盛滋

诗句
涉冬犹盛滋
拼音
 shè dōng yóu shèng zī
平仄
仄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兰若生春阳
下一句
愿言追昔爱

「涉冬犹盛滋」出自:《兰若生春阳》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昔爱,情款感四时。
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
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

「涉冬犹盛滋」作者: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涉冬犹盛滋」辞典释义

◎ 涉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涉·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古文〕㴇【唐韻】時攝切【集韻】【韻會】實攝切,音。【說文】徒行厲水也。【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爲涉。
經也。【枚乗·七發】於是背秋涉冬。
【前漢·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註】言若涉水獵獸,不專精也。
大涉,水名。【前漢·地理志】犍爲郡南廣縣有大涉水。
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涉侯國地,漢涉縣。
姓。【左傳】有涉佗。
【廣韻】丁愜切【集韻】的協切,音跕。與喋同。血流貌。

◎ 冬的意思

【子集下 • 冫】冬·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 犹的意思

【巳集下 • 犬】犹·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
(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 盛的意思

【午集中 • 皿】盛·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
【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防隄也。【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山名。【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註】在東萊不夜縣。【註】盛,音成。
國名。【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註】盛,音成。【左傳】作郕。
【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成去聲。【博雅】多也。【廣韻】長也。【增韻】大也。茂也。【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極也。【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猶嘉也。【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受物曰盛。【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師古註】叶音去聲。
地名。【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姓。【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 滋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滋·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0

〔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與孳孜通。
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总述:诗句涉冬犹盛滋出自《兰若生春阳》。作者是汉朝诗人佚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