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迎春日日添诗思

诗句
迎春日日添诗思
拼音
 yíng chūn rì rì tiān shī sī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上一句
隔袍身暖照晴阳
下一句
送老时时放酒狂

「迎春日日添诗思」出自:《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年来数出觅风光,亦不全闲亦不忙。放鞚体安骑稳马,
隔袍身暖照晴阳。迎春日日添诗思,送老时时放酒狂。
除却髭须白一色,其馀未伏少年郎。

「迎春日日添诗思」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迎春日日添诗思」辞典释义

◎ 迎春的意思

⒈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 青帝,迎接春季到来。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 注:“迎春,祭 仓帝 灵 威仰 於东郊之兆也。”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车骑服饰皆青。”
唐 韦缜 《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⒉  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⒊  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 陈 谢燮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⒋  迎新年。

朱树诚 《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
《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⒌  花名。即迎春花。参见“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

⒍  花名。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 日日的意思

⒈  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无线电播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 添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
【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 诗思的意思

⒈  做诗的思路、情致。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 王夫之 《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思在些些。”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先只听得一片鼓钹和铁索声,我正想做‘超现实主义’的语录体诗,这么一来,诗思被闹跑了。”

总述:诗句迎春日日添诗思出自《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