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尽室在边疆

诗句
尽室在边疆
拼音
 jǐn shì zài biān jiā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无钱居帝里
下一句
刘表虽遗恨

「尽室在边疆」出自:《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羁旅推贤圣,沈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靦屡鲜妆。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旧官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会待袄氛静,论文暂裹粮。

「尽室在边疆」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尽室在边疆」辞典释义

◎ 尽室的意思

⒈  全家。

《左传·成公二年》:“共王 即位,将为 阳桥 之役,使 屈巫 聘于 齐,且告师期, 巫臣 尽室以行。”
杜预 注:“室家尽去。”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
《新唐书·循吏传·贾敦颐》:“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弊甚。”
清 黄遵宪 《逐客篇》:“驩呼满载归,羣夸国极乐,招邀尽室行,后脚踵前脚。”

⒉  满座;一室。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唐 姚鹄 《题终南山隐者居》诗:“夜吟明雪牖春梦闭云房尽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觴。”

◎ 在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在·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 边疆的意思

⒈  亦作“边壃”。亦作“邉疆”。

⒉  靠近国界的领土。

《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 孝文皇帝 亡来,免得塞庭无事, 汉 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
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
丁玲 《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⒊  边际。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总述:诗句尽室在边疆出自《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