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一树寒梅白玉条
- 拼音
- yī shù hán méi bái yù tiáo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二萧
- 下一句
-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的意思,全诗译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一树寒梅白玉条」出自:《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一树寒梅白玉条」作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辞典释义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又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又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又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树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树·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又立也。【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俗作,非。◎ 寒梅的意思
⒈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引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白玉的意思
⒈ 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
《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晋书·慕容德载记》:“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
《红楼梦》第四回:“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⒉ 喻指豆腐。
引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 条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条·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說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榦曰枚。
又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又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又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又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又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又條鬯也。【前漢·律志】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又敎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又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又條例。【晉書·劉實傳】撰《春秋條例》二十卷。顏師古曰:凡言條者,一一而疏舉之,若木條焉。又繩也。【禮·雜記】喪冠條屬。又八風之一。【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又【博雅】條條,擾亂也。又鳴條,地名,在河東郡安邑縣。又國名。漢周勃封條侯。又姓。【姓苑】晉有冉閔司空條枚。又【集韻】他彫切,音祧。枝落也。【詩·豳風】蠶月條桑。又癡宵切。義同。又與滌通。【周禮·秋官·之屬】條狼氏。【註】徒歷切,音滌。又叶徒流切,讀若頭。【陸雲·夏府君誄】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儀初九,戢翼洪條。
总述: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出自《早梅》。作者是唐朝诗人张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