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水宿随渔火

诗句
水宿随渔火
拼音
 shuǐ sù suí yú huǒ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哿
上一句
东去独依依
下一句
山行到竹扉

「水宿随渔火」出自:《送元评事归山居》

忆家望云路,东去独依依。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遥羡书窗下,千峰出翠微。

「水宿随渔火」作者: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

「水宿随渔火」辞典释义

◎ 水宿的意思

⒈  谓栖息于水。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唐 杜甫 《倦夜》诗:“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⒉  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

《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吕延济 注:“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诗:“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峡 猿。”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奴家为欲赴京寻夫,於路风餐水宿,履险登高,受了多少狼狈。”

⒊  白菖蒲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白昌》。

⒋  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后汉书·崔駰传》:“阴事终而水宿藏。”
李贤 注:“水宿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
《国语·周语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牵牛皆水宿,言得水类。”

◎ 随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随·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3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易卦名。
【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
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
【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
【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随。

◎ 渔火的意思

⒈  渔船上的灯火。

唐 钱起 《送元评事归山居》诗:“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宋 汪元量 《满江红》词:“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櫂歌更在鸳鸯浦。”
清 孙枝蔚 《夜入真州》诗:“但见船头渔火明,忽闻黄帽报初更。”
严辰 《夜航船》诗:“渔火在远处河边闪烁,船底从蟹簖上轻轻擦过。”

总述:诗句水宿随渔火出自《送元评事归山居》。作者是唐朝诗人钱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