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百丈见游鳞
- 拼音
- bǎi zhàng jiàn yóu lí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十一真
- 上一句
- 千仞写乔树
- 下一句
- 沧浪有时浊
「百丈见游鳞」出自:《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眷言访舟客)》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百丈见游鳞」作者: 沈约
「百丈见游鳞」辞典释义
◎ 百丈的意思
⒈ 极言高、深或远。
引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⒉ 牵船的篾缆。
引《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⒊ 借指井绳。
⒋ 唐 代名僧 怀海,住 洪州 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 见的意思
【酉集上 • 見】见·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又姓。出【姓苑】。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游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游·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又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又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又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又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又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又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鳞的意思
【亥集中 • 魚】鳞·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2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說文】魚甲也。【玉篇】魚龍之鱗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鱗,龍之屬。【禮·月令】其蟲(鱗。【註】)龍蛇之屬。【淮南子·地形訓】凡鱗者,生於庶魚。
又【正字通】雙鱗魚,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鱗有兩重,與諸魚別,味肥(美。)又姓。【左傳·文十六年】鱗鱹爲司徒。【類篇】或作䰼。此條有四字脫落,包括一個空格。今補於()中。
总述:诗句百丈见游鳞出自《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眷言访舟客)》。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沈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