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百丈有哀音
- 拼音
- bǎi zhàng yǒu āi yī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二侵
- 上一句
- 铜瓶未失水
- 下一句
- 侧想美人意
「百丈有哀音」出自:《铜瓶》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沉。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沉。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百丈有哀音」作者: 杜甫
「百丈有哀音」辞典释义
◎ 百丈的意思
⒈ 极言高、深或远。
引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⒉ 牵船的篾缆。
引《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⒊ 借指井绳。
⒋ 唐 代名僧 怀海,住 洪州 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又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哀音的意思
⒈ 悲伤之音。
引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唐 元稹 《莺莺传》:“﹝ 鶯鶯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復知其是曲也。”
清 黄景仁 《典衣行》:“谁家箜篌伤客心,邻舟少女弹哀音。”
闻一多 《红烛·孤雁》诗:“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迸出这样的哀音。”
总述:诗句百丈有哀音出自《铜瓶》。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