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游丝百丈飘

诗句
游丝百丈飘
拼音
 yóu sī bǎi zhàng piāo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二萧
上一句
落英千尺堕
下一句
泄乳交岩脉

「游丝百丈飘」出自:《次同冠峡(赴阳山作)》

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饶。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泄乳交岩脉,悬流揭浪标。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

「游丝百丈飘」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游丝百丈飘」辞典释义

◎ 游丝的意思

⒈  飘动着的蛛丝。

南朝 梁 沉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唐 皎然 《效古诗》:“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縈花乱相续。”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岁月如驰,繁华似梦。见游丝荡漾,残红堆拥。”
巴金 《灭亡》第十三章:“天似乎就要燃烧起来了,人类底运命像游丝一般地飘浮着。”

⒉  装在仪表指针的转轴上或钟表等的摆轮轴上的金属弹性线圏,能使转轴或摆轮作往复运动。

⒊  指蜘蛛等布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会圃临春风》:“游丝曖如网,落花雰似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
明 陈献章 《封博罗何孝子庐墓诗卷》诗:“活水有源终到海,游丝无力秪随风。”
《老残游记》第三回:“那水面上有一条綫,彷彿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

⒋  指缭绕的炉烟。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 百丈的意思

⒈  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⒉  牵船的篾缆。

《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⒊  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⒋  唐 代名僧 怀海,住 洪州 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 飘的意思

【戌集下 • 風】飘·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1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標。【玉篇】旋風也。【詩·檜風】匪風飄兮。【釋文】符遙反,又必遙反。【前漢·蒯通傳】飄至風起。【註】必遙反。謂疾風。
【廣韻】符霄切【集韻】毗霄切,音瓢。義同。【爾雅·釋天】回風爲飄。【釋文】飄,音瓢。【詩·小雅】飄風發發。【釋文】飄,避遙反。
【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嫖。飄颻。【史記·司馬相如傳】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
【韻會】吹也。【曹植詩】驚風飄白日。【陶潛·歸去來辭】風飄飄而吹衣。
落也。【莊子·達生篇】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註】落也。【韻義】飄,匹遙反。
【韻會】通作漂。【前漢·楊惲傳】漂然皆有節槩,知去就之分。
通作縹。【前漢·揚雄傳】縹縹有凌雲之志。
【集韻】匹妙切,音剽。【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曰:庶朱光之長照。願寄軀于飛蓬,乗陽風而遠飄。【說文】作。【六書故】作。

总述:诗句游丝百丈飘出自《次同冠峡(赴阳山作)》。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

(0)